多生態位設施化耦合養殖模式
介紹:
多生態位設施化耦合養殖模式是以生態位互補理論為基礎,利用不同營養級的養殖品種建立的生態循環養殖模式,并通過優化系統的養殖容量和調控措施,達到高效、生態、安全、節能減排的目的。
主要特點:
多生態位設施化耦合養殖模式主要由高位池養殖功能區、貝類濾食功能區、人工濕地功能區、生態凈化功能區(其中包括生態凈化塘、暗沉淀室和沙濾池等)等構成。該模式可減少養殖用水50%,減少尾水排放90%,畝利潤達1.5萬元以上, 技術水平經趙法箴院士等專家鑒定達國際領先水平。

研究進展:
主要依托省科技重大項目“海水多生態位品種設施化耦合養殖技術研究與示范”,在所永興基地構建了總面積276畝的海水多生態位品種耦合養殖示范工程,包括溫室、高位精養池、貝類養殖塘、紅樹林人工濕地、生態凈化塘等設施,開發并集成南美白對蝦高位池養殖技術、南美白對蝦底充氧技術、南美白對蝦生物防控技術、海水蔬菜與海水養殖種養耦合技術、貝類苗種繁育技術、貝類中間培育技術等10余項實用技術成果。建立的多生態位設施化耦合養殖系統也被鑒定為國內規模最大、具國際領先水平。

多生態位設施化耦合養殖系統
技術支撐:
平臺:
依托國家蝦產業體系溫州綜合試驗站和國家貝類產業體系浙江綜合試驗站等平臺。
配套設施:
配套建立了一套在線水質監測系統,開展長期實時監測;配套對蝦養殖尾水處理系統,應對養殖尾水內循環凈化能力超載風險,
主要針對蝦養殖尾水中的顆粒碎屑進行集中處理,經過濾、沉積、氧化、生物降解作用,凈化后的尾水可循環回用,沉積污泥集中至生物發酵池處理,發酵后物質可做基肥。
專利:
擁有相關授權專利5項,其中發明專利1項、實用新型專利4項。
|